- 普通单位会员
-
武汉高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优能高教科技有限公司是汽车产业产教融合优质服务商,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教育装备的研发、产业学院的建设、线上教育平台服务、产教融合实训服务、协同就业综合服务,5大模块服务于产业链。 -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原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创办于2003年12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高校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人福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 -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种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的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 -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菱电电控)成立于2005年,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司秉承自主创新的理念,专注于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领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发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开发技术,是汽车动力系统电子控制技术方面领先的自主开发型企业。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简称“武软”,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湖北省首批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学校” 。学校前身为2002年5月创办的武汉工交职业学院,2006年8月,武汉工交职业学院与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合并组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校名沿用至今。 -
武汉商学院
公办高校 国标代码:11654 湖北招生代码:4713 武汉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北省政府主管、武汉市政府主办的普通本科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日益凸显,被列为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学校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官湖畔,校园占地面积1026亩,拟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扩建千亩规模的新校区。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装备先进,现有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体育场馆使用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建有17个实验、实训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9000万元。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128.2万册,纸质期刊1063种,电子图书37.8万种,声像类电子图书20万种,电子数据库37个。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教学部门。 学校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开办有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电子商务、经济与金融、酒店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马术运动与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汽车服务工程、机器人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商务英语、翻译、国际商务、软件工程、休闲体育、物联网工程、车辆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等25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另设有部分专科专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1人,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40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8%,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9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现有享受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0人、“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20人,国家行业大师、名师25人。 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并获批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14项、市级重点学科2个。 学校设有商业文化、现代物流、旅游经济、赛马经济、素食研究、职业人文素质等8个研究所,主办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报。积极融入以行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立项建设6大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是武汉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武汉市首个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坚持“与服务经济共进、与行业企业共赢”,致力于产教融合、政行企校合作,先后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硚口区、蔡甸区、江夏区,与武汉市科技局、商务局、旅游局、体育局,与仙桃市、竹溪县、来凤县等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发挥学科专业和智力优势,通过定向培养人才、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咨询服务、合作研发产品等方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与武商、中百等191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专业、课程、教材、师资、科研、基地“六个共建”,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武汉大学签订对口支持合作协议,借力一流大学资源,促进学校转型提升。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江汉大学等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校不断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挪威、芬兰、荷兰等11个国家的26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我校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在本科层次开办了物流管理专业,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在专科层次合作开办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旅游管理专业。学校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开展休闲体育校际交流本科项目,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开展动画校际交流本科项目,学生可以本硕直通。 志愿服务是学校一张靓丽名片,先后组织303人参加北京奥运会,100多人参加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150多人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志愿服务,连续6年参加全国两会志愿服务,连续8年为中国南极科考提供后勤服务。学校志愿者协会被共青团中央、中国志愿者协会授予志愿服务最高奖--“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先后培养出国家和省市技术状元、知名企业家和武汉形象大使等。近几年,学生在国际国内专业比赛中获得60多项团体与个人冠军。学校招生就业呈现进出两旺的局面,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4%左右,以"学校有特点,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曾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平安校园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 学校将继续坚持“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面向服务业,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服务面向,坚持“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转型提升、特色名校、开放办学、内涵发展”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
武汉湾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湾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行业为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为专业技能训练模拟器及软硬件一体化服务,公司产品和服务主要分为多行业技能训练模拟器产品、仿真应用开发及系统集成服务两大类,具体包括电力不停电作业训练、特种机械和设备操作训练、焊接切割操作训练、喷涂操作训练模拟器产品和电力仿真软件系统、港口物流仿真系统服务等。 -
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定位中国一流、世界领先的高精度地图全产业链服务供应商。立足于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产业和汽车工业的创新融合,面向未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汇聚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人才,打造高精度地图的大数据产业,建设面向个人、车企、行业用户及政府部门的高精度地图、定位及数据挖掘、动态更新等云服务。 -
西安工业大学
一、学校概述 西安工业大学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共建高校,具有完整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终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军工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创办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配套项目,是我国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学校长期隶属于兵器行业。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形成了“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校风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凝练出“注重工程实践,突出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大力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2014年,国家人社部批准学校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现有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个专业授权类别。学校现有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陕西省一流学科,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陕西高校“一流专业”。学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以博士授权学科为主干的学科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彰显了学校的兵工特色,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授权领域涵盖所有本科专业。学校现设有15个学院和1个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在陕西、河南、河北、江苏等18个省份一本招生。 学校现有研究生2000余人,本科生1.8万余人,占地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78万余册,并辅有完善的电子文献资源。学校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虚拟仿真)中心1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4个。学校建有4.3万平方米的工程训练基地,拥有各类本科教学实验室251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80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6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近50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5个,陕西省教学名师1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有“”专家4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三秦人才津贴专家15人;有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省“三五人才工程”、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及省“四个一批”人才5人;其他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20余人。陕西省重点科研团队2个,陕西省科技领军计划1人。 学校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的需求,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学校不断强化科学研究的军工特色,拓展国防服务领域,2012年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单位资质,2015年通过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资格认证。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重点实验室、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等18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 目前学校承担着国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教育部以及省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等项目。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国家国防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制的铝基复合材料活塞已装备在5种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战车上,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9.3”抗战阅兵,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光学制造和光学薄膜领域的成果综合应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陀螺、战术激光武器等所需核心关键光学与晶体元件的研制生产。近程防空炮和大口径远程火炮身管制造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战舰以及陆盾等武器装备,并成功装备 “辽宁号” 航母。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建成1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力彰显“注重工程实践,突出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特色。依照办学定位,实施“根植企业行动计划”,建立教改实验学院,开设软件工程师、机械设计与研发工程师等8个类型教改实验班。实验班推行导师制,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建有一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每年设立100万元大学生创新基金,培育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学校2012年被陕西省确定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6年入选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7年入选陕西省创新创业示范高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学校重视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建成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按照“训练工程化,实验综合化”的要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重视课外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304项,省级奖励1708项。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大学生女篮保持传统优势,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女篮比赛中获得冠亚军,并荣获大学生世界五球锦标赛冠军。学校书法本科专业教育颇具特色与影响,两次获得中国书法兰亭教育奖。 学校高度重视开放办学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将国际化发展列为学校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不断推进国家化教育工程。近年来,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爱尔兰、捷克、波兰等十多个国家40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本科2+2双学位学分互认项目、短期交流学习项目、赴美赴日假期带薪实习项目、世界名校夏令营项目、境外课堂项目、国家汉办汉语志愿者等多层次交流项目,力求满足各专业和各类学生的国际化需求,学校对重点项目给与学分奖励和专项经费资助。参加项目的学生在开拓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塑造世界观、提高就业层次等方面效果显著,提升了人生事业发展的层次。同时,我校积极与港澳台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有几十名学生赴台湾高校短期交流学习,赴香港参加名企实习项目。学校外教资源丰富,为学生开设英语、德语、法语、日语、韩语、捷克语等多种语言公共选修课程。 学校建立了完备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综合奖学金、学校单项奖学金等,学校还特别设立了兵工研究所奖学金、企业奖学金、校友奖学金等十余项社会奖学金。助学措施包括国家助学金、校内助学金、社会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校内无息贷款、临时困难补助等,学校每年还提供近千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和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培养的十一万余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个地区,不少人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行业的技术骨干或大型骨干企业的负责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行业人才质量评价中认为,西安工业大学的毕业生“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企业留得住、用得上,不少毕业生很短时间内就能脱颖而出,成为企业重要的技术骨干。”近年来,本科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多次被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并成为陕西省属高校唯一一所入围2011—2012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80强院校。 学校先后多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 “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 “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陕西省文明校园” “陕西省平安校园”等。近年来,学校大力弘扬兵工精神,坚持内涵式发展,正不断向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 二、国家级、省部级优势学科、专业、团队和平台 国家级 科研及教学成果: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 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 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双语课。 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金属材料工程。 6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北方动力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省部级 教学成果:省级教学成果获奖27项。 9个省级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 12个陕西高校“一流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汉语言文学、信息对抗技术、物联网工程、会计学、软件工程。 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5个省级教学团队:光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电工电子教学实验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书法专业教学团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工科数学教学团队、机械电子教学团队、材料物理专业教学团队、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对抗技术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材料化学专业教学团队、软件设计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2个省级科研团队:铝镁轻合金复合材料技术创新团队、先进光学制造与检测创新团队。 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虚拟仿真)中心:工业中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教育实验训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光电工程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工科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综合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经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以实践、创业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经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机械制造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创业实验区” “服务外包型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光电工程领域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突出实践教学的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面向工程应用的信息通信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基于工程范式思想、突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线卓越机械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基于应用创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面向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基于手脑并重理念的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面向工程应用的计算机嵌入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项目的外语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面向工程应用与实践的材料化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书法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西安工业大学—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西安工业大学—深圳市金凯进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西安工业大学—曲阜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 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光电测试与仪器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工程实验室”“光电子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与白俄罗斯共和国教育部(中白)高技术合作研究中心” “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光电薄膜与器件研发服务中心” “兵器工业进口测试仪器控制系统维修中心” “陕西省光学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兵器工业光学器件超精密加工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陕西省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陕西省铝镁轻合金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自主系统与智能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21门省级精品课程:光学零件工艺、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工科电路分析、物理光学、工程力学、机电系统设计、软件工程、光学零件工艺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市场营销、工程测试技术、书法、仪器制造工艺学、大学物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材料加工基础、信号与系统、机械制造工程学。 5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材料科学基础、光学零件工艺学、工程测试技术、机械设计、仪器制造工艺学、物理光学、信号与系统、机械制造工程学、材料加工基础、软件工程、机械制造基础、大学物理、书法、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Java语言程序设计、市场营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工科电路分析、机电系统设计、工程力学、计算机网络、光电信号检测、薄膜光学与技术、工程材料学、材料研究方法、培训理论与实务、微机原理及应用、国学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高等数学、综合英语、田径、应用光学、基础工程、离散数学、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双语)、计算机控制技术、光电仪器设计、工程化学基础、冶金传输原理、高分子物理、生物医学电子与仪器、数字信号处理、运动控制系统、创业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艺术哲学简论、线性代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西安航空学院
西安航空学院(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西安市,简称西航(XAAU),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西安航空学院的前身是办学历史可溯源至1955年的西安航空工业学校,隶属原航空工业部;。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